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新兴技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应用,5月20日下午,我院举行“大模型应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沙龙。我校信息工程学院郭双乐博士应邀作题为“以提示工程开启大模型潜力之门”的主题学术报告。
郭博士从统计学、工程学、算法以及产业和使用者等不同角度解析了大模型的本质与应用价值,并着重聚焦于提示工程这一关键领域,阐述了提示工程的内涵、发展历程以及在大模型时代的重要意义。通过具体案例,郭博士指导大家如何让大模型扮演专家角色、提供充分背景信息、运用分割符号以及指定输出格式等,提升与大模型互动的效率和成果质量。以少样本提示和零样本提示这两种提示工程的应用方式,郭博士阐释了如何利用思维链并调用外部工具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围绕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技术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运用通义、KiMi等国内主流对话大模型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展开热烈讨论,郭双乐博士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通过分享交流,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思想的碰撞,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为教学科研带来了更便捷的工具和方法,为如何面对AI时代的教育革命带来了新启发。
大家一致认为,大模型是一场革命,使高校教学科研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提示工程是大模型的重要利器,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需要将AI新兴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深度融合,将大模型转化为攻克教学、科研难题的“智慧助手”,为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