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近期教务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关于启动2017年度通识核心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我校通识选修课程质量,努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现启动2017年度通识核心课程立项建设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要求
1.课程形式
通识核心课程属于通识教育中的核心课程,课程开设形式与学科课程不同,主要围绕具体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
2.教育目标
通识教育的本质是人格教育。通识核心课程作为学校开展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启发,重点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综合使用不同领域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体标准
(1)通识核心课程要有思想、有原理、有方法,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提供肤浅、零碎、拾遗补缺的知识。
(2)通识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问题,要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不能空讲理论、原理、方法。
(二)课程类别
我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属通识选修课程,共有人文与艺术、哲学与历史、经济与法律、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科学与技术、创新与创业等六个模块。
1.人文与艺术模块的课程主要涵盖文学、语言、音乐、美术、新媒体等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能力,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哲学与历史模块的课程主要涵盖哲学、历史、宗教等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方法、以历史的眼光认识事物,培养学生了解哲学分析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3.经济与法律模块的课程主要涵盖经济、法律、管理等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熟悉经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法律基本常识,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4.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模块的课程主要涵盖政治、社会、逻辑等领域,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社会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和思维方法,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增强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问题的能力。
5.科学与技术模块的课程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学科和众多的工程技术领域,旨在培养学生认识到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6.创新与创业模块的课程主要涵盖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领导力、人际交往、现代礼仪等与大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的基本素质,提升学生的领导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建设数量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学校拟立项建设50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校将给予每门课程一定的建设经费加强建设,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校通识选修课程教学质量。2017年度,拟立项通识核心课程10门左右。
(四)申报要求
1.任课教师要求。课程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且具有3年及以上教学经历;具有5年以上教学经历,教学经验丰富、曾经开设过相关课程且教学效果好的讲师也可以作为课程负责人。每门课程必须建有不少于3人的课程组。
2.学分学时要求。每门课1-2学分、16-32学时,并在一学期内完成。
3.教学内容要求。通识核心课程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和培育精神,因此不能是各专业的概论课,也不能是现有专业课程的重复和缩减版。通识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在同一门课程中的融合,强调传授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强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教学方法要求。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多的运用问题探究式、主题合作式、实验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的和学生开展讨论,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5.教学评价要求。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课堂表现、小论文、小测验、读书报告、演讲、大作业等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五)申报、立项程序
通识核心课程采取遴选立项的方式进行建设,符合条件的课程自行申报,具体要求如下:
1.课程来源
(1)原有的全校通识选修课程中符合要求的课程;
(2)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本校特色设计新的课程。
2.申报程序
(1)申报课程填写“申请表”(模板见附件1),制定“课程标准”(按最新理论课程标准模板),填写完成后报课程负责人所属教研室,教研室讨论通过后报所属院(系);
(2)所属院(系)审核通过后,于5月10日(星期三)前将申请表、课程标准纸质版(一式一份,申请表需负责人签字)报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同时电子版发至:bzxykc@163.com。
3.立项评审
(1)本学期重点立项人文与艺术模块的美育类课程、社会探究与批判性思维模块课程和创新与创业类模块课程,兼顾其它模块课程。
(2)学校根据各院(系)申报情况,组织评审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具体评审方式和立项数额根据申报情况确定。
(3)通过评审的立项课程,自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开设。
(六)课程管理
1.资助与验收
学校将给予每门立项课程0.5万元的建设经费,并给予1.5系数的教学工作量。经过2个开课学期的建设和教学实践检验,立项课程可以于每年4月份提出验收申请。学校组织专家对提出申请的课程进行验收,对验收通过者,学校继续支持其建设,建设周期为三年。三年期满后,需要通过复评才能继续享有“通识核心课程”称号以及相关的支持政策。
2.课程开设要求
已立项的通识核心课程原则上需每学期开设,且选课人数需设置在80-120人。课程若出现下列情形,原则上应停止开设并取消通识核心课程称号:
(1)内容偏离通识核心课程教育目标;
(2)连续两学期选课人数不足40人。
附件:滨州学院通识核心课程立项申请表
联系人:曲福华,3190079(内线:88079),办公楼北304
二、关于做好我校2017年度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的通知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现开展我校2017年度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设置类别
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包括本、专科专业的新增、调整、停招和撤销等,具体要求参见2016年度“省本、专科专业设置工作通知(分别见附件包)”。对于专业新增的有关问题强调两点:
1.专业增设要求
本科专业要严格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省属本科高校限制性专业目录和预警专业目录的通知》(鲁教高字〔2014〕20号,见附件包1)要求,专科专业要按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高等职业院校预警类严控类和限制类专业目录的通知》(鲁教职字〔2015〕51号,见附件包2)要求,不能新增限制性目录和预警目录中的专业。
2.专业增设数量
按照“省本、专科专业设置工作通知”要求,我校本年度增设本科专业数不能超过3个,同时必须采取新增与停招或撤销等数量置换方式申请;增设专科专业数不能超过3个且不得增设目录外专业。
(二)工作思路
1.遵循《滨州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见附件包1)的工作要求、工作安排等,开展本年度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按照规划本年度拟增设“飞行器适航技术”、“物流工程(机场物流方向)”等三个本科专业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同时根据通知要求和学校规划拟再停招三个本科专业。届时学校将根据社会需求和论证情况作适当调整。
2.为适应学校办学定位要求,各专业应根据社会需求、自身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鼓励相关本科专业增加或明确与民用航空相近的专业方向,突出航空特色。专业培养方向不得作为专业申报,专业培养方向不作为招生专业列入招生计划。
(三)工作安排和要求
1.院(系)调研、论证阶段(4月12日-5月31日)
各院(系)要根据通知要求认真、充分开展专业设置调整调研论证工作,根据调研、论证情况填写本、专科专业设置调整申请(见附件包1)。申请增设的本、专科专业都需要填写《分专业调研报告》(见附件包1),形成调研报告的同时填写增设本、专科专业申请材料(分别见附件包1、2)。
论证工作结束后将专业设置调整申请,分专业调研报告,增设本、专科专业申请材料纸质版一式一份和电子版报教务处教学研究科,邮箱bzjwcjyk@163.com。
2.学校论证阶段(6月1日-6月20日)
教务处整理各单位申请材料,组织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进行论证,结果报学校领导研究后,最终确定2017年度设置调整专业名单。
3.修订、审核、上报材料(6月21日-7月31日)
相关院(系)根据学校论证情况修改完善申报材料,经学校审核通过后,7月31日前提交本科专业申请材料至教育部专业管理平台。网上公示结束后,按要求报送有关材料。专科专业申报材料按要求上报省教育厅。
(四)注意事项
1.要高度重视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各院(系)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认真研究本单位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加强专业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做好充分论证,避免盲目跟风。
2.专业设置与调整论证,要充分发挥院(系)理事会的作用,建议邀请行业、企业及有关高校专家参与论证,并务必保留好论证相关证据材料。
3.要认真研读有关文件。各院(系)要组织有关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教育厅专业设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相关文件(见附件包),把握文件精神,指导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
4.如有新增设本科专业意向,但《滨州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规划》中没有增设规划的,专业所属院(系)也可提交申请调整材料,但要注意申请增设的同时需要停招相关专业。
5.由于山东省教育厅关于今年本、专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的通知还未下发,具体要求参照2016年通知,待正式通知下发后,如有新的精神或有时间安排调整,学校将及时下发补充通知。
附件1: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附件包
附件2:专科专业设置与调整工作附件包
联系人:曲福华,3190079(内线:88079),办公楼北302